养草为兰草

这里完全是关于《琅琊榜》第一、二部和《伪装者》的内容。专注于补琅琊榜的洞截伪装者的图不动摇~~~

【靖苏】我想选你,靖王殿下 尾声1 (57) 死别

尾声1  (57)死别

战事已起,萧景琰夙夜辛劳,众位大臣也是极为紧张,不仅因为战事压力,更因为凡是有成年儿孙的臣属都送孩子上了战场。  

有些人是主动的,比如沈追,儿子刚满十八岁,新婚才半年,就被他主动送去招兵处。有往来密切的大臣问他于心何忍,他笑笑没说话。其实他多次与苏哲深谈,发现此人学问深不可测,对行军打仗居然很有一套,那日见他立军令状的气势,沈追就知道此人有十成的把握得胜归来。这是儿子接受磨练并建立功勋的大好机会,当然要抓住了。你看连甚少问朝事的言侯、纪王都亲自把家中儿子送上了北境,尤其是言侯那可是老来得子一脉单传呀,这是对苏哲有多大信心!  

有些人则是被迫的,比如户部的顾大人,萧景琰逼着他把三个儿子全送到了北境。不仅是顾大人,还有从朝中六部挑选的十三名官员——萧景琰责令他们临时成立了一个补给处,由顾大人牵头,也就是说他们手握前线武器钱粮命脉,他们的儿孙子侄一共二十一人,全被派往最前线。萧景琰说一旦补给断绝,他们必定先死,甚至会被其他饿极了的士兵食其肉,啃其骨。这几位大人被吓得面无血色,每日里昼夜不休想尽一切办法筹集军粮督造武器,戒备每一条运输线,不敢出一点差错。  

三个月后,果然,捷报传来,苏哲亲笔写了奏折,为有功者请功,言豫津名列榜首,沈追的儿子、顾大人的二儿子等多位大臣的儿孙都在其中。传看了苏哲的奏折,众位大臣皆兴高采烈,一为战事结束孩子归来可团圆,二为孩子获得功勋光耀门楣。百官无不称赞太子殿下有识人之明用人得当。  

与苏哲的奏折一起到的还有蒙挚的一封信——白皮素封,报丧的信。萧景琰脸色顿时沉重起来,呼吸变得急促,他颤微微拿起信,仿佛拿起的是千钧重物,刚看清信封上的字,一滴眼泪就“吧嗒”掉在了信封上。  

高湛见状连声高呼“退朝——”沉浸在兴奋中的众大臣没人注意到太子神情变化,片刻便谈笑着离开了。  萧景琰摆摆手,高湛也率宫人们退下了,诺大的武英殿只剩下萧景琰一个人。

萧景琰想把信封拆开,眼泪却完全模糊了视线,手也抖作一团完全不听使唤。萧景琰抬起手臂用袖子擦了擦眼泪,一皱眉一咬牙个用力把信封撕开了,取出里面的信,只见信中写着监军苏哲于二月二十病逝于梅岭【注1】,并于三日后葬于晋阳长公主墓旁。萧景琰心头剧震,悲从心来, 忍不住伏在案上失声痛哭起来。  

不知道哭了多久,萧景琰的全身都麻了,他直起身子一看,天已经黑了,没人进来灯也没点,萧景琰突然见殿前有一个人影,“长苏,长苏是你吗?”他立即起身想奔过去,奈何他腿脚已床,没走几步便摔倒在地上。  

那人竟然快步上前相扶,萧景琰嘴里唤着长苏,定睛一看原来是母亲不知何时过来了。萧景琰见手中还握着蒙挚的信,就像一个受了天大的委屈的孩子,他抖着手中的信在母亲怀中哭道:“母亲,小殊他……他……去了……呜呜……”  

静妃快速把信浏览了一遍,然后把儿子搂入怀中,母子二人在殿前相拥而泣。  

萧景琰顿时有一种长苏离开了,他独自在这天地间还有什么意思,天塌下来也不想管了的感觉。正当他想放纵自己的时候,听到母亲说:“景琰,你知道小殊的遗愿是什么,去完成它!”

母亲这句话虽然声音很轻,却有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力量,把萧景琰唤醒了。祁王兄走了,他的遗愿小殊和他来完成,如今小殊也走了,他们的遗愿就只有萧景琰独自来完成了!  

萧景琰含泪点头,搀扶着母亲两人起了身,萧景琰望向殿外,穿越殿门,他仿佛看到了远方,梅长苏含笑凝视着他,依然是那一袭白衣,广袖飘然,眼睫浓密纤长,在阳光下投出一层淡淡的阴影,更显得面容如玉,身姿如松。

“景琰,景琰!”

听到母亲的呼唤,萧景琰出神地道:“母亲,我明白,我不会让他失望的!”  


其他各地也是捷报频传,众大臣担心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令大家奇怪的是,太子殿下却没有一丝喜悦之情,反而看上去心情仍然沉重,没有人猜得出太子殿下的心思。  

这一日,蒙挚率大军返回金陵,萧景琰率百官出城迎接。仪礼过后,百官纷纷与亲人相见,大家互相道贺问候,多人喜极而泣,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萧景琰拉着蒙挚问道:“长苏呢?”  

蒙挚目瞪口呆地问道:“殿下没有收到臣的信吗,苏监军已经埋骨梅岭了啊!”  

萧景琰咬牙切齿的道:“他人没回来,牌位应该回来呀!你们竟连块牌位都没给他做吗?”  

蒙挚还是不解地道:“殿下,小殊的牌位不是已经在林氏宗祠了吗?”  

萧景琰强调道:“是长苏,长苏的啊!”  

“长苏就是小殊啊……殿下不是早就知道了吗?”蒙挚已经彻底晕了头。  

萧景琰气得冷哼了一声,一甩袖子走了。  

蒙挚一脸懵比地问站立一旁的战英:“我又说错话了?”  

列战英也一脸不解。  

蒙挚紧追两步上前,跟在萧景琰后面递上一个盒子道:“殿下,这是小殊临终前让臣带给殿下的!”  

萧景琰一看,这是他送给小殊的装珍珠的盒子,打开发现那颗珍珠完好的躺在盒子里。萧景琰哽咽着问道:“这是我送给他的,他怎么不带走陪葬?”  

“小殊说身本洁来还洁去,要干干净净地走,什么陪葬也不要。他的物品都分给大家留念了,他说这是他最珍爱的东西,留给殿下作个念想。”  

“好,我收下了。”萧景琰拿了盒子上马飞驰而去。他一口气奔回皇宫,此时此刻,东宫众人均欢声笑语,庆祝大军得胜归来,太子妃有孕在身,心情愉悦的在养胎,虽然母亲能理解他的心,但母亲对小殊的离世已是万分难过,他又怎能再去惹母亲伤心呢?  

这里就是家,是他将来要生活一辈子的地方,然而,家在哪里呢,哪里是他的容身之处?他的一颗心在哪里安放?

萧景琰来到东宫角落里的一间素室,因为偏僻这里无人问津,他命人取来笔墨纸砚和将士阵亡名录,从在那里开始抄了起来。  

他在东宫的这间素室中夙夜不眠地抄写本次战事中那些亡者的名字,从最低阶的士兵开始抄起,笔笔认真。可是每每写到最后一个名字时,他却总会丢下笔伏案大哭,悲恸难以自抑,连已怀有身孕的太子妃,都无法从旁劝止。  

不知为什么,萧景琰不愿去林氏宗祠祭拜长苏,他总觉得那里是属于小殊的,不属于长苏。

这天傍晚,萧景琰出宫来到苏宅,敲开门是看门的老李接待他,苏宅似乎除了老李再没别人了。

萧景琰问道:“出征的将士们都回来的,黎纲和甄平他们呢?”

老李道:“殿下,黎舵主和甄舵主都从北境直接回了江左,其他人也都回去了。”

“不再来京城了?”

“是啊,出来这么久了,家里人都惦记着呢!”

“你怎么没走?”

“我这不是留下卖房子嘛,我把宗主的物品收拾收拾,房子卖了就回家。”

“要卖了?”

“是的,留着也没用。”

这里有萧景琰和长苏不知道多少回忆,怎么可以卖给别人呢!萧景琰赶紧道:“不不不……要留着!我买!长苏的东西不要动,都留下!”

“殿下真的要?”

“当然!长苏当初多少钱买的?”

“既然殿下想要,当然是送给殿下了,江左盟怎么能收殿下的钱呢!”

“这……这怎么好意思……”

“宗主说了,日后整个江左盟都听由殿下差遣,整个江左盟都是殿下的,何况一所已经没用了的房子。”

老李把里面物品的归属讲了讲,便离开了。书房的书是留给庭生的,几盒玩具是飞流的老李带走,其他就听凭萧景琰处置了。

萧景琰就这样得到了苏宅。他时常到苏宅枯坐,或带公文过来批,就坐在以前他经常坐的那个位置,对面好像还有长苏坐着一样。


尾声待续~

====

【注1】本文原本按原著的时间线来的,原著中这一年最后一个明确的日期是“十月二十在太仪皇家寺院设灵坛道场,由皇帝率百官亲临致祭冤死亡魂”,之后,长苏才秘密去林氏宗祠,以及看着夏江被处决。再之后才起战争,战争怎么也要到十一月了吧,再安排出征什么的,三个月后怎么也是第二年二月了。原著中说冬末战争结束,那转年二月也得算冬天吧,还数着九呢,出了九才能算春天。

我以前文中把长苏的祭日放在十二月,这个时间是不对的。


评论(19)
热度(115)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养草为兰草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