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草为兰草

这里完全是关于《琅琊榜》第一、二部和《伪装者》的内容。专注于补琅琊榜的洞截伪装者的图不动摇~~~

【琅琊榜人物全分析·梁帝篇】假如没有长苏,梁帝的三种可能死法

皇帝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职业,天底下不知道多少人想他死。

就比如说梁帝吧,七万赤焰军的遗属,说不定每天有多少人扎小人咒他呢。

京城中,朝堂上,也暗藏着无数危机。

然而,梁帝最大的仇人梅长苏不仅没有害死梁帝之心,还救他于危难,当然长苏救他不是为了救他,而是要让他活着承认自己的错误。至于他承认错误之后的死活,长苏就不管了。


如果没有长苏进京,琅琊榜中两次危机梁帝能躲过吗?这里就来分析一下。


第一次危机——言侯炸祭坛


在言侯篇我曾分析过,言侯为何早不炸晚不炸,非要在长苏进京的那一年炸祭坛。

言侯算是琅琊智商榜排名很靠前的人物了。他对梁帝满腔怨气与恨意无以排解,最终想到了炸祭坛这么个方法,想要与梁帝同归于尽。至于之后的事,他并没有做安排,听天由命吧。

言侯或许以为,出了这样的事之后,皇室及大臣会选出最适合做皇帝的萧氏子孙,继承皇位,新帝登基之后,这件事会很快平息下去。

言侯身在京城,虽然他对朝局有深刻的理解,但我想他和荀白水有同样的局限,就是眼光只看到京城最远能看到京郊,而对边关局势、国外形势并不掌握了解,不会认为大梁帝都一团乱会引发周边国家的野心,会致使大梁灭亡。也许他是信任霓凰、靖王等人,认为如果发生战乱他们有保家卫国的能力,也许他根本就是不在意这个国家的存亡了,因为这个大梁并不是他想要的大梁,在群雄并起的年代,改朝换代是很平常的事(虽然这几个国家存在的实在够久的)。

言侯就是想让梁帝死,至于会搭上多少无辜人的性命,他也不考虑了。这是言侯唯一能想出的办法,为此,他谋划了好几年,终于在这一年要正式行动了。


那么,假如没有长苏,言侯会成功吗?——我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太大。

关键人物在蒙挚,蒙挚虽然看上去“不太会说话”,貌似智商有点让人捉急,但其实他只不过在长苏面前不爱动脑子,不爱去想复杂的事,他的智商可不低,否则怎么可能当得上禁军统领,并在这个职务上干了多年,受到梁帝的信任?

蒙挚不仅智商高,能力强,而且心细。我想,言侯虽然买通了一些人,但最终蒙挚还会带人仔细地检查一遍,说不定他就能检查出来问题。


那么,言侯会不会考虑拉蒙挚入伙呢?——我认为不会。

蒙挚之所以受到梁帝信任,是因为他对皇帝是真的忠诚。他不会认同言侯的做法。言侯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所以他并没有拉拢蒙挚的打算,就算他知道蒙挚出自赤焰军、忠于赤焰军,他也不会考虑拉拢蒙挚。


综上,我认为假如没有长苏,言侯炸死梁帝的阴谋成功的可能性很低。最终的结果蒙挚查出来不会隐瞒,肯定会上报,梁帝会让夏江来查,夏江一定能查出言侯,梁帝不用想就能知道言侯为何要这么做,所以,不会对言侯开一丁点恩,言侯只能自食其果——满门被灭。


第二次危机——誉王谋反


如果没有长苏,誉王会谋反吗?——我认为会。

如果没有长苏,太子和誉王仍然会斗得如火如荼。有谢玉保着太子,太子的地位可能会比较稳固,谢玉还会想办法算计誉王。胡公胡婆的事仍然会发生,谢玉还会在幕后插上一手,庆国公仍然会倒。

誉王那么多年也没太子怎么样,未来的几年他斗倒太子的可能性比较小。太子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势力也越来越大。

秦般若最终的目的并不是保誉王上位,而是灭亡大梁,在看不到誉王的希望时,秦般若一定会鼓动誉王谋反,最终誉王还是会走上谋反的道路。


如果誉王谋反,梁帝能应对吗?——我认为能。

就别说霓凰、靖王会保驾,谢玉也是一方军侯,靖王仍然可以从九安山小路下去调兵救驾。誉王并没有特别忠于他的军队,最终只会失败。


这些危机,对梁帝来说,虽然有惊,但并无太大危险,他都能平稳地度过去。

我认为,如果没有长苏,梁帝仍然会像原著一样,死于静妃之手。


梁帝的真正死因——静妃下毒


在静妃篇我曾经分析过梁帝之死,当时并不清楚静妃什么时候起了害死梁帝之心,倾向是遇到长苏之后,但我现在想来可能应该更早。她早有准备,要不然根本不可能梁帝一去她那里,就又有药浴,又有药油,又有药茶——她一个不受宠的嫔,要得到这些药材不容易,这一定是经过长时间准备的,她一直在等一个机会。


静嫔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害死梁帝的想法呢?我想大概从赤焰案发生之后,静妃就可能开始考虑如何为林家报仇了。她一开始甚至不需要像长苏一样要去查明真相,林殊当时年纪还小,很多朝堂内外的事情还不懂,不认识那么疼爱自己的舅舅、姨父的真面目,但静嫔在宫中多年,各种斗争她看得清清楚楚,她知道梁帝是如何强抢林乐瑶,知道梁帝是如何凉薄的一个人,所以事情一出来,她就清楚是梁帝忌惮林氏的大权在握、功高盖主,害怕祁王像他自己一样弑父夺位所以先下手为强,甚至害怕林殊长大以后威胁到萧氏的皇位,所以梁帝一定要对林氏斩草除根。

静嫔一开始就明白这些,明白真正的仇人就是梁帝本人。我想,她很可能在最初仇恨最强烈的日子就产生了谋害梁帝的想法。

言侯的办法不计后果,但静嫔比他高明,静嫔要计后果。

虽然景琰和豫津一样,都不是爱情的结晶,但静嫔对景琰产生了母爱,她爱自己的儿子,不希望牵连到儿子。而言侯的办法基本上是放弃了豫津。

言侯的办法拉上了很多无辜的人陪葬,静嫔的办法不会牵连别人。

言侯的办法可能让大梁陷入一场危机,静嫔的办法可以让大梁皇位正常的过度。

从想出办法,到学习研究医学书籍,找到合适的配方,以及用尽一切办法收集相关的药草,静嫔应该花了许多年的时间。


假如没有长苏,静嫔也会独自实施自己的计划。

这个计划为何直到长苏进京都还没有开始实施呢,我推测,静嫔也许有自己的考量,比如她在太子身上看不到希望,觉得太子上位还不如梁帝治下;又比如她想等景琰再长大成熟一些,万一自己失败被查被抓景琰或许有自保的能力;甚至也许她在想办法先把庭生救出去,她怕换了皇帝之后更没有机会……总之,静嫔迟早会实施这个计划,梁帝早晚会死于她为他准备的药汤。只不过长苏的到来,让她找到了最合适的机会。


至于静嫔的自身格局,我看有些人的分析文,说她境界很高,有着和长苏、景琰一样对清朗朝局的理想,原著中似乎没有什么这方面的表现,只能从她交往的朋友来看——人以群分嘛,能和林燮、林乐瑶、蔺老阁主交上朋友,成为知己的人,格局应该低不了。

单从为林家报仇这件事想出的办法来看,格局是长苏远大于静嫔,静嫔远大于言侯。


------------

做一个我自己的琅琊榜系列目录

琅琊榜人物全分析【目录】



评论(16)
热度(70)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养草为兰草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