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草为兰草

这里完全是关于《琅琊榜》第一、二部和《伪装者》的内容。专注于补琅琊榜的洞截伪装者的图不动摇~~~

【琅琊榜剧情分析】书和剧两版“靖苏相认”(2)书版石楠梗与掉马梗

【琅琊榜剧情分析】书和剧两版“靖苏相认”(1)从乌金丸说起


在乌金丸处一个细节的改动之后,靖苏线又走上了原著的道路,一路就到了九安山。

九安山之前,景琰只是偶尔通过密道去苏宅,和长苏其实很少生活上的直接接触。

而九安山就不同了,虽然长苏也带了几位下属,但长苏的衣食住行一切景琰都操心,两人生活上的接触多了起来,因而景琰发现了长苏一些生活上的细节。九安山是景琰怀疑长苏身份的一个转折点,不仅发生了静妃娘娘见长苏突然控制不住地哭泣事件,还发生了长苏抽景琰的腰中佩剑、长苏知道后山的小路等等事件,在“怪兽”被捉之后,景琰心中的怀疑终于集中“爆发”了,他从“故人之子”入手,两边分别询问。这个情节,书和剧几乎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书中景琰先问了静妃才去问长苏,而剧中景琰先问的长苏再去问静妃。


(2)书版石楠梗与掉马梗


很多人都以为林燮化名“梅石楠”,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误会。林燮是指着石楠树以“石楠”为名,姓石名楠。

所以,当景琰问长苏父亲的名字时,长苏才那么紧张和犹豫。

    “我父亲的名讳?”梅长苏微怔之后,立即就明白了他此问的用意,脸上稍稍有些变色。

    “既然令尊大人是我母妃的恩人,我也该知道他的名字,不是吗?”

    “那殿下……怎么不去问贵妃娘娘呢?”

    “我问过了,”靖王并不隐瞒,“现在想再问问先生。”

    梅长苏慢慢低下了头,缩在被中的手紧紧握了起来,又缓缓放开,脸色已白得接近透明。

    “先生有什么为难之处吗?”靖王俯低了身子,竭力想要看清他的眼睛,“令尊大人的名讳,也是秘密?”

    “怎么会?”梅长苏虚弱地笑了笑,终于抬起双眼,“家父名讳,上石下楠。”


他姓梅,不能说父亲姓石吧?而他又知道景琰还会去静妃,如果静妃说是石楠,一下子就穿帮了。但此时面对景琰的质疑,长苏必须给他一个回答,既然父亲必须姓梅,他只能说父亲叫梅石楠。

景琰又去问母亲。

    靖王摇摇头,没跟她说昨夜梅长苏发病之事,反而问了一个好似不相干的问题:“母亲,昨日您说苏先生是您的故人之子,那这位故人叫什么名字?”静妃没料到他有此问,一时怔住。她不知道靖王是先问了梅长苏同样的问题后再过来问她的,还是打算问过她之后立即到梅长苏那里去核对。可无论是哪种情况,事先没有商量过的两个人随口编出同一个名字的机率也实在太小了……

    “母亲,您不至于连恩人的名姓都忘了吧?”靖王语调平淡地追问了一句,“他叫什么?”静妃犹豫了片刻,视线掠过院中的石楠树,低声道:“他叫梅石楠。”

静妃表现了和长苏同样的紧张和犹豫,也是因为同样的顾虑。


但静妃和长苏毕竟都是琅琊榜中的智商担当,长苏所想正是静妃所想,既然她说了长苏是故人之子,那位故人必然姓梅呀,所以静妃给出了和长苏同样的答案。从景琰的表情,静妃知道自己蒙过去了。

景琰相信了。在母亲进宫之前被一位江湖大侠梅石楠所救,而梅长苏正是那位大侠之子,母亲认出了故人之子又知故人辞世多年因而伤感——逻辑上完全没有漏洞。梅长苏既然是那位梅石楠大侠之子,就不可能和林殊扯上什么关系,景琰只能以为自己太想林殊因而胡思乱想了。

景琰通过在九安山与长苏的各种相处,看出了很多长苏圆得很勉强的破绽,其间,景琰的心中的怀疑越来越大,长苏那么像小殊,虽然容貌性情都不相同,但是长苏身上又有有那么多独独属于小殊的东西,最大的破绽就是母亲难以自禁的泪水,虽然长苏和静妃自以为把景琰糊弄过去了,但是景琰对母亲说长苏是故人之子的说辞并没有彻底相信。毕竟母亲从年纪不大的时候就进宫了,从来也没有对他提起过任何进宫前的故人。而且,母亲早就对长苏倍加关爱,这份关爱也曾引起过景琰的疑虑。最巧合的是,母亲的故人之子突然来扶持自己,这不是太巧了吗?

母亲与长苏的故人关系虽然是让景琰最怀疑的地方,但还有一点疑虑深埋于景琰心中,自始至终没有找到答案,那就是:梅长苏这个对他来说完全是陌生人的江湖人,为何如此坚定的扶持自己这样一个看上去没有什么希望,并不值得扶持的人?这一点一直以来景琰都想不出答案。

但假如他就是小殊,那一切疑问就都可以解释了!但事实证明,他不是,他是母亲的恩人梅石楠的儿子。那就不可能是小殊了!

景琰在九安山没能认出林殊。这一页貌似在景琰这里就此翻过去了。

然而,书中,不久之后,“石楠”再一次出现了。

那是静妃生辰,言侯和纪王爷去拜寿,出来结伴同行遇到了景琰,被景琰请到东宫商量宗室降代承袭减俸之事,正事商量完后闲聊,就聊到了琅琊高手榜,聊到了两位少年当年闯荡江湖……

 

   “反正只是化名,有什么要紧的,还有人指着一棵树就当了名字呢。”

    萧景琰正举杯喝茶,听到此时突然僵住,直直地看向言阙,张了张嘴,却是喉间干哑,没有发出声音。

    言阙有些诧异地问道:“殿下觉得有什么不对吗?”

    “你刚才说……谁指着一棵树当了名字?”萧景琰握紧茶杯,努力吞了口唾沫,力图镇定

 

从这里可以看出,书中,长苏的疑点在景琰这里根本就没有翻过去,景琰肯定反复回味梅石楠这个名字,这个用树名起的名字。所以,这言侯提到用树起名,景琰才这么大的反应。


   言阙察觉有异,却又想不出起因为何,犹豫了一下,低声答道:“林……”

    “林帅,指了何树为名?”

    “当时院中,长着石楠,所以……”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萧景琰手中的茶杯已从他指间滑落,在大理石的地板上摔出清脆的一响,砸得粉碎。

    在场三人齐齐一惊,忙都站了起来,纷纷问道:“殿下怎么了?”“石楠……”萧景琰扶着桌面慢慢地站起来,身体晃了晃,被蒙挚一把扶住。


一句话,困扰景琰数月的问题迎刃而解,石楠就是林帅!长苏就是小殊!

接下来原著中的这一段,剧中在金殿指认之后,景琰去芷萝宫的路上,有所反映:



    他此刻只觉耳边一阵阵嗡嗡作响,什么声音也听不进去,许多曾被忽视的画面逐一回闪,仿若利刃般一下下砍在他的心头。

    那个人说:“你是我择定的主君……”

    那个人说:“庭生,我会救你出去……”

    那个人捻动着被角沉思,那个人随手拔出他的腰刀……

    那个人筑了一条密道每日为他煎熬心血,那个人在病中模模糊糊地念着:“景琰,别怕……”

    深宫中的母亲那么情真意切地叮嘱自己“永远也不要亏待苏先生”,说了一次又一次,却没有引起应有的警醒;当自己觉得长兄好友都在天上看着时,他其实却在身边,努力铺设着每一步的路……


之后,景琰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冲动,不顾一切地骑快马去苏宅要与小殊相认。此时,只有蒙挚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赶紧跟了出去。


   萧景琰面色惨白地站立着,等待涌向心脏的血液回流。在僵硬颤抖的四肢重新恢复知觉的那一刻,他一言不发地猛冲了出去,直奔马厩,解开视线所及第一匹未解鞍鞯的马,翻身而上,用力一夹马腹,便朝宫外狂奔。

    东宫上下都被这一意外的一幕惊呆了,乍然之间谁也反应不过来。只有蒙挚快速奔出,一面大声呼喝东宫卫队随行,一面也拖过一匹马来,紧紧追在了萧景琰的身后。


东宫到苏宅有一段距离,景琰骑马前行,但奔驰过一段之后,景琰渐渐冷静下来。

言侯提起石楠,景琰到苏宅前生生止了马从马上摔下来,这几乎是原著粉最希望剧能还原的剧情。毕竟从一开始,全书最让读者纠结的就是景琰到底什么时候能认出他心心念念的小殊,以及他究竟是如何认出的!

读者都替景琰着急:快认出他呀!快认出他呀!

最终,景琰没有负读者的厚望,终于通过对石楠锲而不舍地思考、追问,通过自己的努力认出了小殊!


    时值正午,七月的烈日当空,烤得人皮肉发疼。由于阳光太毒,街上没多少行人,商贩们也都尽量把摊子向后挪进屋檐的阴影处,街面宽敞通达地被亮了出来,使得萧景琰没有阻碍,一路越奔越快,蒙挚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勉强缀在他身后。

    过了华容绣坊,再转过一个折角,便是苏宅正门所对的那条街道。可就在即将转弯之前,萧景琰不知为何突然勒住缰绳,动作之猛,使得胯下坐骑长嘶一声,前蹄扬起,马身几乎直立,再落下地时,景琰的手一松,整个身体从马背下摔落下来,重重砸在地上,把随后赶来的蒙挚吓得魂飞魄散,身形飞展,直扑上前将他扶住,忙忙地检查身体可有受伤。

    可是萧景琰却好像并未觉得疼痛,甚至好像根本没有察觉到身边来了人一样,他的视线直直地锁着不远处的那个街角,牙根紧咬。

    只要转过那里,就是苏宅,进了苏宅,就可以走到小殊的面前,但他却不得不强迫自己骤然停了下来,就算跌倒也不能再继续前行。

    东宫卫队这时也已追了上来,在蒙挚的手势指挥下快速合围在四周,为太子隔离安防,把路过的闲人都驱到远处。

    人墙圈成的圆形空间中,萧景琰保持着坐在地上的姿势,满头汗珠,面无血色,整个人茫然发呆了足有半刻钟的时间,这才在蒙挚的搀扶下慢慢站了起来。

    将他摔下来的坐骑就在身旁,凉凉的鼻子喷着响声儿,主动把马头偎了过来,咬着骑手的衣袖。萧景琰伸手摸了摸它长满漂亮鬃毛的脖颈,一按马鞍再次翻身而上,可是松缰缓行的方向,却是狂奔而来的原路。

    “殿下?”蒙挚有些不安地笼住了马辔。“您……回东宫吗?”

    “回宫吧……”萧景琰喃喃地道,“既然他不肯让我知道,自然有他这么做的苦衷,我又何必非要知道,白白增添他的烦恼……”

    蒙挚听懂了他的意思,心头一热,喉间涌过火辣辣的苦涩。


景琰一瞬间就理解了长苏的欺瞒,原著很少以景琰的视角来写景琰心中所想,这里却给了他很长一段心理独白。此时的他,不再是只认识的林殊的那个景琰了,经过与长苏的这一段接触,他已经深刻地知道了梅长苏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两个人在他心中时而合而为一,时而又一分为二,他  也理解了长苏那种分裂的痛苦。


    东宫卫队的侍卫们训练有素地改变了队形。将四面圈合的围防改为前后护引,以配合太子的行动。但与来时的疾风狂飙迥然相反,回程中的萧景琰仿佛一口提在胸前的气被泄了出去一般,恍惚而又迷惘。他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心情到底该如何形容,若是欣喜于好友的幸存,那为什么会有想拔刀剖开胸膛的郁闷?但要是怨愤他刻意的隐瞒,那又为什么心中疼惜难忍到几乎无法呼吸?

    林殊是谁?林殊是他骄傲张扬、争强好胜,从不肯低头认输的知交好友,是那银袍长枪、呼啸往来,从不识寒冬雪意为何物的小火人,是喜则雀跃、怒则如虎,从未曾隐藏自己内心任何一丝情感的赤焰少帅……

    可梅长苏又是谁呢?他低眉浅笑,语声淡淡,没有人能看透他所思所想;他总是拥裘围炉,闪动着沉沉眸色算计险恶人心;他的脸色永远苍白如纸,不见丝毫鲜活气息,他的手指永远寒冷如冰,仿佛带着地狱的幽凉。

    他就像是一团熊熊烈火被扑灭后余下的那一抹灰烬,虽然会让人联想到曾经存在过的那团火焰,却再也没有火焰的灼灼热量和舞动的姿态。

    萧景琰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去想象这个变化的过程,一想,就是比无星无月的夜色还要深沉黑暗的痛苦。

     


从九安山回来,靖苏二人就没怎么见过而,景琰大婚之后,长苏去贺喜,这才算正式的见面,没想到长苏一下子就发现了景琰的异常,因而进行了试探:


    梅长苏并没有注意室内其他三人在谈什么,他似乎真的被案卷内容吸引住了,一页接一页地翻看着,神色很专注,只是偶尔端起茶来喝上一口。萧景琰的视线再次转过来的时候,他刚好正把茶碗朝手边的小桌上放,手指无意中碰到桌上摆着的一盘点心,便随手拈了一块起来,看也不看就朝嘴里放。

    沈追和蔡荃突然觉得眼前一花。闪神之间萧景琰已经一个箭步冲了过去,一把抓住梅长苏的手,快速地将那块点心从他的嘴边夺了下来,远远丢开。

    这离奇的一幕使得所有人都僵住了。就连萧景琰自己在做完这一系列举动之后,也立即意识到不妥,变得有些不知所措起来,目光游动地道:“这点心……不新鲜了……”

    太子东宫端出来待客的点心会不新鲜,这种说法实在是太新鲜了,新鲜到他解释了这一句之后,效果还不如他不解释的好。

    梅长苏的目光,慢慢地移到了旁边小桌上,那里摆放的是一份细点拼盘,有芙蓉糕、黄金丝、核桃脆,还有……榛子酥……

    从表情上看,梅长苏似乎没有什么大的震动,只是慢慢垂下了眼帘,面色渐转苍白,根本看不出他此刻心中剧烈的翻滚与绞动。原本仅仅是有意试探,然而真正试探出结果之后,他却觉得说不出的难受,胸口一片紧窒一片冰凉。

    萧景琰依然抓着梅长苏的手腕。曾经健壮有力的手腕,如今虚软地轻轻颤抖着,令他胸口如压磐石。不由自主越握越紧,紧到想要把全身的力量都转输过去。不过除此以外,萧景琰没有敢做出任何其他的举动,也不敢多说一个字。

    因为坐在面前的是他最好的朋友,但同时又不是他所熟悉的那个朋友。林殊历劫归来,已不是当年经打经摔像是白铁铸成的林殊。萧景琰不愿意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做错什么,说错什么,所以他只能握着那只手,默默无语。

    良久之后,梅长苏轻轻挣开了他的攥握,扶着座椅扶手慢慢站了起来,灰白的双唇微微抿着,低声道:“我家里还有点事,请容我告辞。”

    “小……”萧景琰张了张嘴,到底没敢喊出口,只能看着他转过身去,步履缓慢而飘浮地向门外走去。……


长苏虽然并不知道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但他已经明确的知道,景琰已经认出他是小殊了,一时之间,长苏不知道如何面对旧友,只有逃避……

长苏出门之后,又发生了佛牙去世之事,飞流直接面对了佛牙的死亡……


    “没事的,起来,把佛牙抱着,还给列将军,列将军会带它躺到舒服一点的地方,快去吧。”梅长苏轻声安抚着,拉扯飞流的黑发。可是飞流还没有来得及照他的吩咐起身,一只手已经伸了过来,将佛牙沉重的身子抱了过去。

    飞流跳起身来,想去抢,可一看清眼前的人是谁,立即想起苏哥哥最严厉的命令,没有敢动手。

    萧景琰一只手抱着佛牙,另一只手平平伸出,掌心朝下,微微握成拳状,停留在梅长苏右肩前方约一尺的地方。片刻的静默后,梅长苏抬起眼帘,视线与景琰正面撞在了一起。

    那一瞬间,两人都感到了极度的痛苦,而且同时也感觉到了对方心中的痛苦。

    痛苦,却又无法明言,仿佛一开口,只能吐出殷红的鲜血。

    萧景琰的手臂,仍然静静地伸着,没有丝毫的晃动。梅长苏苍白的脸上一片漠然,但最终,他仍是抬起了右手,按住稳稳停在面前的这只手臂,当作支撑慢慢站了起来,等他稍稍站稳,那只手便快速收了回去,就好像根本没有扶过他一样。

    “飞流,我们回去了。”

    “嗯!”


真正的知己就是这样,无论分开多久,再相见就像没有分开过一样,仍然是你知我,我知你,没有心灵的隔阂。

对原著粉来说,这两段最全书最大的看点、虐点、泪点、痛点,最精华的部分。靖苏二人相隔十三年的遥望思念、互知互信、心灵互通都在里面了。

因而,这也是原著粉希望剧能还原表现的。但是,剧中把这些情节全部删掉了。当时,我也觉得特别遗憾,对此,并不想说话,不想探讨。

但此时回过头来细想,作为一本正常向的小说,这一段情节确实有耽美倾向,靖苏的相认完全纠缠于二人之间的感情,其间,除了蒙挚在一边作为知情者,还有景琰去问了静妃小殊的身体情况,没有外人参与。在场的言侯、纪王、沈追、蔡荃都是在错愕之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连战英都不清楚。

而且,景琰在苏宅前止马的心理活动和长苏在知道景琰认出自己后的心理活动(上文中加粗划线 的两段),演员仅凭表演很难呈现出来。而有动作的两段(最后四段加粗的部分中没划线部分)也只能呈现出动作,很难表现心理。这种内心戏不好表演不好拿捏,就算演员表现出色,也有很多观众根本看不出来。也就是说,这一段,读者所感受的是文字的力量,以及由文字所产生的想象带来的心灵震颤。

而电视剧给出了完全不同的情节,下面将继续分析电视剧的靖苏相认剧情。


待续

做一个我自己的琅琊榜系列目录

琅琊榜人物全分析【目录】

评论(18)
热度(161)
  1.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养草为兰草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