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草为兰草

这里完全是关于《琅琊榜》第一、二部和《伪装者》的内容。专注于补琅琊榜的洞截伪装者的图不动摇~~~

【总结】关于琅琊榜,那些稀奇古怪的考证

把我做的考证总结一下,谁知道我这都考证了些什么……

【注,点击小标题看详细的考证,都是百度来的,不一定准确】


1、苏哥哥有机会吃到醉花生吗? 

跟你说啊,我都计划好了,”蔺晨见他让步,越发兴高采烈,“我们先去霍州抚仙湖品仙露茶,住两天绕到秦大师那儿吃素斋,修身养性半个月,再沿沱江走,游小灵峡,那儿山上有佛光,守个十来天的一定看得到,接着去凤栖沟看猴子,未名、朱砂和庆林他们也很久没见面了,随路再拜访拜访,顶针婆婆地醉花生(剧中改为辣花生)你不是最喜欢吃了吗?咱回琅琊山之前去拿两坛子……”  

【考证】

我国在明代以前就有花生这种植物了,但或者是野生的,或者是小面积种植的,并没有得到推广,没有走进人们的日常的生活。直到明未,从美洲引进了适宜大面积种植的花生品种,花生才开始慢慢推广开来。

那么,长苏如果真的能吃到花生,很可能吃到的是极为稀少的野生品种,味道和我们现在吃的也应该不同。经过顶针婆婆以鲜美的酒醉过之后,应该是非常可口的。所以,无论是醉花生还是辣花生,在那时候应该属于极其奢侈的山珍海味,所以蔺晨要带长苏去吃啊!


2、梁帝会抱小林殊放风筝吗? 

梁帝:我抱过你,带你骑过马,陪着你放过风筝……


【考证】

风筝起源于春秋,那时没有纸,风筝是木材制成(看起来类似飞行器),没啥用途,只是发明者一种尝试吧。有说是为了怀念死去的亲友。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所以琅琊阁传递信息也许是通过风筝,这到底如何实现呢?】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所以,梁帝用传递信息的工具给林殊玩耍真是很宠爱了,哈哈~


3、长苏解毒后只能活到40岁很短命? 

“我还没说完。”蔺晨垂下双眼,“这样碎骨拔毒,对身体伤害极大,不仅内息全摧,再无半点武力,而且从此多病多伤,时时复发寒疾,不能享常人之寿。”

夏冬的嘴唇刚颤抖了一下,蒙挚已跳了起来,大声道:“你说什么?”

“人的身体,总是有无法承受的极限。彻底地拔除火寒之毒,其实就是拿命在换。不过解毒之后若能好好保养,活到四十岁应该没有问题……”

【考证】

解放前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解放后,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1985年我国人均寿命68.92岁,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74.68岁。十二五期间,人均寿命预期75岁。


“人生七十古来稀”,长苏如果生活在南北朝,解毒之后如果能活到40岁,已超过平均年龄,超过多数人,不算短命了。


4、小飞流能吃上西瓜吗? 

沈追才喘过气来,把银子放回少年手中:“飞流小哥,你救了我地命啊,打掉一个西瓜还要你赔我,我成什么了?”

“我打掉!”飞流认真地道,“我赔!”

【考证】

新石器时代的西瓜也许是野生西瓜,后来并没有被广泛种植。汉代及以后的人吃的西瓜大概是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不过当时应该叫“寒瓜”。寒瓜,一听这名字,估计是不让苏哥哥吃的。


5、飞流用什么点燃烟花? 

 不过这其中却有让飞流大爱的一样物事,便是穆王府所送的七箱烟花,个个筒身都有小儿臂粗,放出来绚丽异常,飞流每晚必放上半个时辰,结果还没到除夕当天,就放了个干干净净,黎纲派人出去重新买,才发现人家穆王府送的是宫制烟花,市面上一概买不到的。

  

飞流用什么点燃烟花呢,选一选吧!

A:火把

B:火柴

C:火镰

D:引火奴

E:火石

F:发烛

(点击标题查看考证及答案)

但那时其实没有烟花,只是爆竹。

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

过年燃放爆竹之风到宋代才为普遍,宋朝的架子烟火或盆景烟花,已具相当规模。

但这些可能与剧中我们看到的不同。剧中那种应该是礼花,或称礼花炮,从前叫它西洋烟火,它是在清朝时由西欧传入。如果剧中用历史上的“爆竿”,大概观众要抗议了,不具美感啊,哈哈~


6、景琰能叫静嫔母亲吗?

景琰:母亲,我想小殊了。



【考证】

古代庶出皇子只喊生母为姨,只要不是丈夫的正妻,只要是个小妾,那么穷其一 生都没资格被自己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喊一声娘。


7、长苏过年吃的饺子什么样? 

梅长苏拉了晏大夫的手臂,带着飞流三人一起先进了室内,这里早就拼好了几张大桌,上面果馔酒菜齐备,热腾腾的饺子流水般一盘盘被端上桌,冒着氤氤的白气,香味四溢。

吉婶准备好了细葱姜醋的小碟给大家蘸饺子吃,但小伙子们全都把小碟抛开,一人手里拿着个大碗,飞流睁大眼睛看了,也跟着换成一个大碗。



【考证】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所以长苏吃的只能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馄饨”,不用沾醋,哈哈~


8、长苏一天吃早中晚三餐吗?

如果你想当然的以为琅琊榜中人与我们一样一日三餐,那就错了。

【考证】

从商代时开始形成“定时吃饭”的习俗。先秦时期,实行的是“两餐制”,即早饭和晚饭。早饭叫“朝食”,称为“饔”;晚饭叫“哺食”,称为“飧”。也就是“朝曰饔,夕曰飧”。时间上大概就是九点吃早饭,下午四点吃晚饭。而且早饭是最重要的主餐,而晚饭则吃的简单,吃的是早饭剩下的食物。

秦汉时期:普通人、甚至是低级别官员也是只吃两顿饭。而在贵族中间已普遍实行“三餐制”。当时淮南王刘长谋反获罪,汉文帝刘恒便仍然允许他享受王侯待遇,其中就包括允许一天吃三顿饭。

隋唐时期:一日三餐开始普及。但三餐的出现,并没有令两餐制消失,在此后近千年时间里是并存的。在宋代、明代都大量存在着日食两膳的情况。

所以,长苏有可能没有资格吃一日三餐,只有早饭和晚饭,但是吉婶可以给他加夜宵。景琰应该有资格一日三餐吧。


9、长苏拜祭先人会烧纸钱吗?

琅琊榜和风起长林剧中有很多次葬礼或者拜祭先人,剧中烧的是一截截的竹片,我不太清楚南方的习俗,不知道南方是不是这样,也没有搜到相关资料。在北方是烧纸钱的。




【考证】

最开始,纸张只是用来书写,后来赋予了更多功能。

开始记录上坟烧纸的文献是在唐代。据唐代《封氏闻见记》记载,古代埋圭、壁、币、帛祭祀鬼神,汉代埋宝钱陪葬;从魏晋开始用纸钱送葬,烧纸钱则始于唐朝。到了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开始盛行烧纸钱送葬。

还有学者认为,上坟盛行烧纸的习俗发生时,与佛教传入中国的年代差不多,堆测烧纸钱也有可能是受到印度或中亚习俗的影响。


10、景琰有可能举着蜡烛进密道吗?

景琰第一次进密道举了一根白色(或许算黄色?)的蜡烛。



【考证】

蜡烛的普及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朝时南越向高帝进贡的贡品当中有蜡烛,有说法认为当时在寒食节禁火的时候君王赏赐给侯爵以上的官员、上品官员以蜡烛,说明当时的蜡烛极为稀少。到了南北朝时期蜡烛稍微应用得普遍了一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层社会,而不是一般的百姓家照明用的。景琰应该是用得起蜡烛的。

中国古代蜡料主要来自两种昆虫蜡,即黄蜡(蜂蜡、蜜腊)和白蜡(虫白蜡)。景琰当时应该只有黄蜡,但那时灯芯还没有发明。


【其他考证】


照殿红】是什么?

原来这种形状叫【璇玑

我为苏哥哥制作了【名刺】,黎纲,带着这个去拜访靖王殿下吧~~~

盘点琅琊榜一书中的【五大神物

琅琊榜一书中的【五大神兽


这才是正经的考证:

【考证】假如苏哥哥生活在南北朝(上)

【考证】假如苏哥哥生活在南北朝(中)

【考证】假如苏哥哥生活在南北朝(下)

评论(32)
热度(95)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养草为兰草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