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草为兰草

这里完全是关于《琅琊榜》第一、二部和《伪装者》的内容。专注于补琅琊榜的洞截伪装者的图不动摇~~~

【琅琊榜剧情分析】书和剧两版“靖苏相认”(4)景琰对长苏的三次探究

(1)从乌金丸说起

(2)书版石楠梗与掉马梗

(3)剧版夏江为何能先于景琰认出林殊?

【本篇送给苏哥哥生日,苏哥哥生快!】

无论书中还是剧,萧景琰都有三次试图探究长苏这个人,书和剧基本上是一样的。第一次是初相识景琰主动询问,第二次是翔地记景琰暗中探究,第三次是在九安山,这是景琰最接近真相的一次,直接怀疑长苏就是林殊,第三次的内容已经在第一节中分析过了,景琰完美错过了正确答案。

不过,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中间,还有隐含的一次,就是卫峥案期间与之后,而隐含的这次因为景琰中了誉王的反间之计,书和剧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期间景琰一定会对长苏的一切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索,下面我就试图分析一下景琰的所思所想。


(4)景琰对长苏的三次探究


来吧,看景琰是如何亲手拆了自己萌了三十多年的琰殊CP,终于爬墙到靖苏的!


第一次:初相识


对于靖苏的第一次见面,原著中是这样写的:


  萧景琰的目光如同冰针般地刺了过来,语声不带有任何的温度:“你……到底是谁?”

  “太子和誉王都不是我的朋友,他们在招揽我,”梅长苏自嘲般地一笑,“你知道琅琊阁是怎么评价我的吗?‘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如果连发生在诸位皇子身上的这些大事都不知道,我又怎么能算得上什么麒麟之才呢?”

  “这么说,你是在刻意收集这方面的隐秘和资料,为自己以后的行动攒本钱了?”

  “没错。”梅长苏快速道,“当麒麟有什么不好?受人倚重,建功立业,说不定将来还能列享太庙,万世流芳呢。

  靖王眸色幽深,语音中寒意森森:“那么先生是要选太子呢,还是要选誉王?”

  梅长苏微仰着头,视线穿过已呈萧疏之态的树枝,凝望着湛蓝的天空,许久许久,才慢慢地收了回来,投注在靖王的身上,“我想选你,靖王殿下。


  “选我?”靖王仰天大笑,但目中却是一片悲怆之色,“你可太没眼光了。我母亲只是次嫔之身,并无显贵外戚,我三十一岁还未封亲王,素来只跟军旅粗人打交道,朝中三省六部没有半点人脉。你选我能做什么?”

  “你的条件确实不太好,”梅长苏淡淡道,“只可惜我已经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此话何意?太子与誉王都是最有实力的,他们无论是谁抢到帝位都不奇怪……”

  “就是因为无论他们谁得到帝位都不奇怪,我才不想选他们的。单凭我一己之力,将一位谁也想不到的人送上宝座,这才显得出我麒麟的本事啊,不是吗?

  靖王深深地看了梅长苏一眼,简直拿不准这人是在开玩笑呢,还是当真的。

   “靖王殿下,你说实话,”梅长苏镇定地回视着他的目光,表情就如同一个正在引人堕落的恶魔,“你难道真的就一点儿都不想当皇帝吗?”(剧中换成:你就真的甘心看着这宝座 落在他们二人手上?


  萧景琰心头一凛,暗暗咬住牙根。身为一个皇子,要说从来都没有对那个皇位有觊觎之心,那是假的。但要说他时时刻刻都想着这个,以至于把夺取皇位当成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目标,那也不是真的。只不过,如果真能截断太子和誉王的至尊之路,他倒是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的。


初相识,景琰就问了这三个关键的问题:

1、你是谁?

2、你的目的是什么?

3、你为何会选我?

长苏的回答分别是:

1、我是得之可得天下的麒麟才子。

2、受人倚重,建功立业,说不定将来还能列享太庙,万世流芳呢。

3、其一,单凭我一己之力,将一位谁也想不到的人送上宝座,这才显得出我麒麟的本事啊,不是吗?其二,太子和誉王是何等实力,要让他们失败,就必须有另一个人成功。这个人不是你还能是谁呢?在世的其他的皇子中,三殿下残疾,五殿下胆小如鼠,九殿下太小……我说过,您的条件的确不好,但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长苏的回答显然一点诚意也没有,根本不像出自真心。景琰是一个真诚的人,喜欢与真诚的人交往,而他眼前的这个梅长苏,戴着不知道多少层面具,景琰完全看不懂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显然,长苏的回答完全不能让景琰满意。景琰愿意和他合作,并不是相信了他,而是他给出的结果实在诱人,摆在面前的就是救庭生出掖幽庭,这件事景琰努力了多年也没实现,是景琰迫切想要的;长期的是截断太子和誉王的至尊之路,自己当上皇帝,之后就可以查办悬镜司、彻查赤焰案等等,这是只能存在于景琰幻想中却无法达成的事,也是景琰极为想达成的。

景琰对长苏一无所和,而长苏简直就是景琰肚子里的蛔虫,对景琰所思所盼了如指掌,所以长苏可以轻而易举达到目的(当然,这些言语,长苏也做了长期的准备和排练)。

此时,景琰对这三个问题虽然仍然没有可信服的答案,但都有了基本判断:

1、关于长苏身份:就算不是友,也非敌。因为长苏知道了庭生的秘密,几乎相当于拿住了景琰的七寸,假如他是敌,这个秘密就可以让景琰大栽跟头。

2、关于长苏真实目的:这一点其实对景琰来说并不重要,两人合作,各取所需,既然他能帮自己实现目标,那自己也应该帮他实现目标——虽然现在并不知道是什么,将来的交往中一定能知道。如果这个目标无害可以帮他达成,如果有害,那时景琰已经是皇帝了,一切都在可控之内。

3、为什么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既然长苏没有选择太子和誉王甚至想把他们拉下马,可能是因为看不上他们的为人与作风甚至与他们有仇。那么他的这一句话“您的条件的确不好,但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还算是坦诚客观。

于是合作就这样开始了。

虽然这三个问题景琰一直没有找到更进一步的答案,但共同经历了一些事之后,两人不断磨合,渐渐也生出一些默契来。事实证明,长苏确有麒麟之才,没过多久,朝堂的局面就向着他们预期的方向发展了。

其间,长苏其实有一些破绽,比如和霓凰的关系,和蒙挚的关系等等,但是都没能引起景琰的警觉与深思,直到一本书的出现……


第二次:翔地记


长苏的其他破绽,景琰或者得到了长苏的解释,或者自己能给自己解释,但《翔地记》这件事,所有的解释都苍白地像在说这本书上有关于梅长苏的秘密,蒙挚看了书以后就明白了,两次替苏先生讨要这本书;母亲看了书以后也明白了,还多次告诉他要善待苏先生。只有景琰把书翻烂,把批注都抄了一遍也没找出这个秘密。

景琰试图破解,但破解失败,他甚至不知道这个秘密是关于什么的。不过在景琰看来,这个秘密貌似并不算重要,与大局无关,因为他一讨要,母亲就把书还了,他把书还给长苏之后,这件事就结束了,没有衍生出其他事端。

然后有一个细节被景琰忽略了,但是长苏注意到了,就是静嫔娘娘送来的食盒里没有榛子酥。景琰根本没注意到,这大概也说明景琰其实并没有那么爱吃榛子酥,只不过因为小殊不能吃,所以以往他会先把榛子酥挑走以免被小殊误食,别人就误以为他喜欢吃罢了。


隐含的一次:救卫峥


前两次书和剧是一样的。而隐含的这一次,剧中景琰的心思在不同的阶段完全不同,尤其是他对长苏的为人、目的进行了反复思考。

剧中,夏江就是在卫峥事件中猜出了长苏的真实身份。景琰为何没能猜出呢?这里我着重地、详细地逐段分析一下剧中剧情。

夏江能猜出,有一个直接的原因是长苏主动提起了祁王,让夏江脑洞大开想到他是祁王旧人才有了进一步的推测。

景琰在与长苏长达一年多的接触中,其实一直在思考他最初问长苏的那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很快他就有了明确的答案,这个人叫梅长苏,在江湖上成名已久,是琅琊公子榜榜首,琅琊帮派榜榜首的江左盟宗主,这个答案非常明确,没有模糊之处,也就没有任何可质疑的。

第二个问题,景琰通过观察梅长苏,已经完全能够了解他的才华、他的抱负,他的本事,景琰比较能相信长苏是那种受儒家思想影响甚深,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平生之志的才子。所以长苏的目的,景琰不再质疑。

第三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有关联,长苏若想实现自己的志向,通过其他皇子的确难以达到,景琰自认为是可以为他实现的。并且,长苏也推荐了如沈追、蔡荃这样的治世能臣,长苏与景琰与这些官员确实“志同道合”,所以长苏主动选择和他们一路。

这些问题在景琰这里已经不再是疑问。

但卫峥事件前后,剧中的景琰肯定还是会进行一番深思的。因为夏江的疑问他同样也有:他都那么不信任梅长苏、与他决裂了,梅长苏为什么还那么坚定的、甚至连骨气、尊严都不要了去帮助他,更甚至连性命都差点搭上……这对向来理智有余、热血不足的梅长苏来说,不是很不可思议吗?梅长苏为何会这么做,这不值得景琰思考与疑惑吗?

这件事景琰的想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萧景琰割铃断义

景琰中离间计,对梅长苏失去信任,充满了误解。心中已知他不可能同意救卫峥,所以根本就没有想去求助于他。可是长苏主动拉铃求见,结果他那一套说辞正如景琰所料。

景琰不想与长苏这样的人为伍,冲动之下竟然割铃断义……



还为了一时畅快说了几句非常伤人心的话……

萧景琰自以为真正认清了梅长苏的为人,单方面与他一刀两断了……



第二阶段:梅长苏靖门立雪

景琰刚把密道的门关死,长苏就从正门进来了,非常执着地要见景琰。

其实对景琰来说,长苏来得挺突然的。毕竟景琰已经说出了分手的话,并且说得那么坚决,在景琰看来,梅长苏作为一个在江湖上咳一声能把别人吓破胆的帮派榜榜首的宗主,怎么会如此放下身段屈尊立即前来继续劝阻?(就算来,怎么也得生会气,再冷静一会儿,做做思想斗争,心里挣扎一番再来嘛!)

不过,此时的景琰正在气头上,心里想的全是救卫峥、如何救卫峥,根本就没有心思关注到梅长苏的异常。他心中所想仍然停留在此人不值得信任,不值得交往,不能与之合作……


然而,在景琰第二次十分明确的说分手之后,长苏没有一丝要放弃的意思,仍然锲而不舍地劝阻。


而且劝得非常到点上,直击他的痛点——简直就是他肚子里的蛔虫。

长苏:如果我今天不拦你,你想怎么做?是冲到宫里逼着皇上把卫峥放了,还是带着你的府兵去悬镜司救人?

萧景琰,你有情有义,可你为什么就没脑子!十三年前梅岭的那场火烧得还不够旺吗?祁王府的血流得还不够多吗?你到底还想把多少人命搭进去?你说!

我不管你信不信得过我, 这都不重要,但是想把卫峥救出来,没有我的筹谋你就办不到!到时候玉石俱焚,你有何颜面到地下去见你的皇长兄,你又有何颜面去见林殊?

殿下,你的心情我明白,十三年前在他们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没有在他们身边,这份懊恼,这份苦楚,到今天都没有减轻分毫,是不是?

我既知殿下此心,又怎么会敷衍你呢?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救出卫峥,我希望殿下现在能顾及大局,切勿急躁,更不能在明面上被人抓住把柄,这点你能够做到的,是吗?


这一个阶段,景琰根本就没有放低姿态说一句请求长苏帮忙救卫峥的话,反而一个劲地说什么道不同不相为谋、分手拜拜之类的话,而长苏却一直上赶着主动求帮忙,还自揽重责要独自救卫峥,景琰不相信他会真救卫峥,他还急了……长苏的表现在外人看来其实已经非常奇怪了,但景琰身在局中,并且在气愤中、焦急中、痛苦中、混乱中……根本没有觉察。


第三阶段:尽全力相救卫峥


梅长苏确实麒麟之才,很快就想出了救卫峥的办法,并顺利实施。救出卫峥之后,景琰就面临着来自梁帝的巨大压力。


这一阶段,长苏和景琰完全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景琰只能把长苏当作真正的盟友,他全部心思都放在救卫峥与应对梁帝和夏江身上,根本无心分神去想长苏为什么这么做。


第四阶段:长苏身陷悬镜司


卫峥被救出,夏江进宫跑到梁帝面前恶人先告状,景琰进宫上了自己的战场,面对夏江要抓捕长苏审问,景琰无力反抗,回来之后,他才明白了长苏之前未说完的半句话的意思。

长苏说:还有……



此时景琰才想明白长苏早就预见到了会被抓进悬镜司,总算景琰聪明了一回,想到了长苏一回。

我想,应该就是从这个时候,他被禁足府中,长苏身陷悬镜司,他才开始有时间、有心思回想这几日发生的所有事情,尤其是长苏所说所做的一切。

这几天,大概是景琰最焦急,也是最困惑的日子。他除了独坐苦想,什么也做不了。

当被禁足的景琰不得不让自己冷静下来,没有人能帮他想办法出主意,只能自己去想,他一定会把这几日的事情逐一的、认真的回想一遍。一回想,景琰当然能想明白,自己冲动之下说得每一句话有多么不合适,有多么令人生气。再回想苏先生说过的话,无论是最开始的劝阻不让救卫峥,还是骂他有情有义却没有脑子,每一句话于情于理都是正确的、理智的。

再深入一想,景琰简直要抓狂了,因为有些谜团困扰着他根本无法解答,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


1、苏先生为什么如此执着、坚定的扶持自己?

苏先生那么高傲的一个人,真得不生气吗?即便在自己说出那么伤人的一拍两散的话之后,他竟然没有一丝犹疑,甚至都没有留给自己生气的时间,就立即过府来继续劝阻,为什么?


2、原本反对救卫峥的苏先生,为何突然同意救?

自己还没有开口相求,苏先生突然他就同意救卫峥了,为什么?而且立即就拿出了救卫峥的方法,经过实践证明确实是可行的,真的把卫峥救了出来。苏先生的办法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牵涉的面极广,不仅利用了夏冬,还有言侯、豫津、甚至是纪王,这样巧妙而有效的办法来得实在太快,不可能是灵机一动突然想出来的,这只能说明,早在他同意救卫峥之前,就已经开始想救卫峥的办法了。

他是真的反对救卫峥吗?如果真心反对,为何会提前想出那么周密的办法,甚至更在这之前,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实施了城门劫囚。


3、救了卫峥折了苏先生,这笔买卖合算不合算?

苏先生那样一个动辄言利、冷静理智的人,说救卫峥不值得的人,为了救卫峥竟把自己陷入了悬镱司。景琰深深的知道悬镱司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卫峥的铮铮铁骨还能承受那些严刑拷打,大病未愈的苏先生那小身板能承受么?苏先生早就预料到了夏江的这一步棋,他没有反抗就进了悬镜司,是否为自己想了退路?

虽然夏江没有机会亲自问景琰,但景琰肯定会自问夏江的疑问:如果救了卫峥折了苏先生,这笔买卖合算不合算?

甚至他也许会想假如,假如苏先生不能幸免,他将来的路要如何走下去……


我想,这时候,景琰最多是对长苏这个人为人处事的方式不理解,而不会进一步的去想他究竟是谁,因为景琰自认为确确切切地知道他是谁。并且,长苏就算仍有被隐瞒的身份,与此时的事情并无关系,对景琰也毫不重要。

景琰也不会再质疑长苏扶持自己的目的,因为他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忠心与诚意。


第五阶段:反间计被静妃破解


在救卫峥一事上,静妃简直是神助攻,在靖苏关系上,静妃也是神助攻!她知道景琰对长苏产生误解,就迫不及待地想办法化解,而且必须用实锤来化解。

经过静妃一番运作,景琰终于知道自己中了反间之计,深深的误会了长苏。


他来到密道,捡起自己确断的铃铛,后悔不已,立即起身去苏宅道歉。可是,这时候长苏昏迷不醒,他又知道长苏身中乌金丸之毒,于是跑去天牢找夏江要解药。

这一阶段,景琰陷于深深的自责当中,生气自己中了夏江的离间之计,后悔自己识人不明,不该不相信苏先生的为人,又担心长苏的身体,另外,他还记挂着卫峥,想从卫峥那里知道当年事情的经过……

一对CP,只有经历过最激烈的争吵、分歧,才能更清楚地看清彼此的另一面。经得起最严重分歧考验的CP才是最值得萌的CP!因为吵架时通常会揭对方的短处,平时刻意的忍耐和包容,就会冲动地、不计后果地一股脑地脱口而出,作为伤害对方的有力武器而被毫不留情地使用。

这一次的分歧,景琰把自己最不堪、最刻薄的一面呈现在长苏的面前,给了长苏从身体到精神上的巨大的他自认为难以弥补的伤害,而长苏一丁点都没有计较,仍然牺牲自己的一切全心全意地为他着想,去实现他原本根本难以实现的愿望。其实长苏也说了几句重话,甚至没有礼貌地直呼姓名,但后来景琰回想那几句话,只会觉得长苏说得对、骂得好——甚至觉得骂得还不够狠,骂得更狠一些才更痛快……

原著中的靖苏就缺少这样一场淋·漓·尽·致的争吵。

经历过这次的事件,景琰总算真正地明白了长苏是怎样一个人。景琰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长苏的心,明白了他的为人,那么,他的坚定,他的执着,他救卫峥的义举,便都不值得怀疑了,因为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当否定了一个人的人品,他做好事的时候也会引起质疑;当肯定了一个人的人品,他做好事的时候就会认为是品质使然,而不会去质疑他的目的。

景琰会觉得,他既然已经选择了自己,就会把这件事坚持做到底,而不会半途而废,这就是他做人的准则。他早知赤焰冤情,决心为自己查清赤焰一案,就会尽心尽力去查,不会让卫峥这样的无辜再被冤至死……总之,长苏所做的一切,都可以用他的人品,他的格局,他的高义来解释。危急关头的抉择证明了一切,景琰认为自己总算是真正认清了他,长苏这个人,再没什么值得他怀疑的了。

直到他们一起到了九安山……


总之,剧中誉王为自己加的这一场戏,虽然成全了自己的智商,为靖苏带来了一场火葬场般的大祸【那“楼诚一时爽,靖苏火葬场”说的就是这一段吧】,假如长苏不是林殊,两人可能真的就此拜拜了,但是,这一场磨难,也成为靖苏关系的试金石,让他们的关系一路跌至谷底,然后在长苏的坚持之下,止跌回升,一直升到了远远高于原来的水平,甚至高出了琰殊关系,达到了坚不可摧的地步;也让景琰真正认清了长苏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不仅是他的人品,还有他的麒麟之才),更加坚定了他们共同的夺嫡雪冤之路。从此之后,可能长苏在景琰心中的地位就超越林殊了。

(到此,景琰亲手把自己萌了三十多年的琰殊CP拆了,终于爬墙到靖苏了!)


想点播一首歌送给靖苏(并不知道如何加音乐,只帖歌词吧):


死了都要爱

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感情多深只有这样

才足够表白

死了都要爱

不哭到微笑不痛快

宇宙毁灭心还在

把每天当成是末日来相爱

一分一秒都美到泪水掉下来

不理会别人是看好或看坏

只要你勇敢跟我来

爱 不用刻意安排

凭感觉去亲吻相拥就会很愉快

享受现在 别一开怀就怕受伤害

许多奇迹我们相信才会存在

死了都要爱

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感情多深只有这样才足够表白

死了都要爱

不哭到微笑不痛快

宇宙毁灭心还在

穷途末路都要爱

不极度浪漫不痛快

发会雪白 土会掩埋

思念不腐坏

到绝路都要爱

不天荒地老不痛快

不怕热爱变火海


-----------------

所以,景琰没认出小殊来,真的不能怪景琰呀~~~

下一节继续分析怀疑长苏是林殊的夏江接下来的行动。


虽然这篇已经写得很长了,但仍然觉得分析得很不到位,欢迎大家继续深入探讨!


-----------

做一个我自己的琅琊榜系列目录

琅琊榜人物全分析【目录】


评论(43)
热度(99)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养草为兰草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