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草为兰草

这里完全是关于《琅琊榜》第一、二部和《伪装者》的内容。专注于补琅琊榜的洞截伪装者的图不动摇~~~

【琅琊榜剧情分析】书和剧两版“靖苏相认”(番2)梁帝、夏江是否相信了长苏是林殊?

在原著中,反派没有一个人知道长苏是林殊,长苏以绝对优势在暗处搞定了一切。直到翻案的那天,梁帝应该是明白了。

再到最后,长苏要上战场了,梁帝召见他,长苏在梁帝跟前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书中没有明写,有读者脑补,应该是“陛下负我林氏,但我林氏绝不负大梁”之类的。

也就是说,梁帝是清清楚楚明白长苏是林殊了,但当时无人可用,也只能用赤焰旧将了。

而在剧中,在翻案之前,反派大BOSS梁帝和夏江就已经开始怀疑长苏是林殊了,并召了长苏和景琰到大殿对质。那么,他们是否真的确信长苏是林殊呢?这一篇便来分析一下当时大殿上的人心理变化。


1、夏江


夏江经过不断的查证,查到了火寒之毒能够改变人的容貌,而长苏病病歪歪的样子就像一个中了火寒之毒的人,因此夏江认为长苏是一个身中火寒之毒变了容貌的祁王旧人和赤焰旧人,有此心此举,年龄上又相符的人,很可能就是林殊。

那么,他究竟是不是林殊呢?其实夏江并不真正关心。

在夏江看来,长苏是不是林殊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梁帝认为他是。一旦梁帝怀疑了,他就没命了,而景琰的帝王之路可能也就中止了,夏江就达到目的了。

所以,当夏江想到长苏是林殊时,并不会进一步去寻找证据,证实这一猜测,而是把更大的精力用在梁帝身上。

夏江毕竟是一个对梁帝有深刻了解的人,知道如何最大限度的引起他的疑心,夏江并没有把自己查到的所有证据摆在梁帝面前,而是让梁帝自己去查古书找证据,通过古书的记载引起梁帝的怀疑。

其实夏江也没有更多时间了去找更多证据了,他必须尽快把长苏和景琰扳倒,否则他们可能先找到自己,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2、梁帝


梁帝真正与长苏的接触非常少,最主要的就是长苏刚进京的时候,郡主招亲长苏主持文试并用三稚子打败百里奇。对此,梁帝应该对长苏产生了比较好的印象。

之后的情丝绕事件,虽然长苏整个参与其中,但梁帝并不知道。

楼之敬的案子,是长苏捅出来的,这事儿也事出有因,一方面楼之敬得罪过江左盟,更主要的是楼之敬犯的事儿实在太大,这一点,梁帝大概也不会怪罪长苏。

谢玉倒台,长苏也参与其中,虽然身在其中的一些人对长苏的策划心知肚明,但明面上看来,主要还是誉王发现了宇文念和景睿长得像,揭开了景睿的身世之谜,引发了认亲事件。而相思之女的事情又是秦般若发现的。那晚,参与其中的人太多了,夏冬、蒙挚、豫津、誉王……表现上看来,实在很难看出长苏与此事有多大的牵连。而谢玉暗杀内监,还派人杀朝廷命官,这些罪最终由夏冬查出,都是触及梁帝底线的罪。从梁帝来看,此时他就真的不忌惮谢玉吗,谢玉一手握着军权,一手与江湖大派相交有江湖势力,他还知道当年赤焰案的真相,最重要的是他是献王的人,当时献王软弱,一旦献王上位,谢玉必定大权在握对献王的皇权构成威胁。所以,我觉得梁帝有可能也有除掉谢玉之心,而这正是个契机。这所有的事情叠加起来,谢玉事件,梁帝应该不会对长苏有什么不满。

之后的卫峥事件,夏江要提审长苏,梁帝还不理解,对长苏也没放在心上。事后,他还认为长苏被无辜牵连,命人好生安抚。

之后,九安山,长苏确实帮助梁帝、景琰处置了誉王的叛乱。

综上,在夏江指认长苏是林殊之前,梁帝对长苏并没有负面的看法,也不认为景琰和长苏走得近。他还命景琰多向苏先生请教,结果景琰竟带了朝臣去,梁帝还觉得景琰不开窍。

所以虽然最终景琰夺嫡成功,梁帝并不知道幕后麒麟才子从中做了什么。在梁帝看来,献王之错是献王自己造成,与景琰无任何关系。誉王和夏江勾结陷害景琰,而后谋反也全是誉王一手造成,也与景琰无任何关联。景琰这个太子之位,一方面是景琰的努力,尤其是平叛誉王有功,另一方面是梁帝自己的意愿,是梁帝看清了景琰的人品与才能,决定托付江山。这一切,关麒麟才子何事?


当夏江在梁帝面前揭发长苏是林殊时,我想,梁帝也是很诧异的,但是他向来是宁肯错杀也不能错放的原则,既然夏江提了出来,长苏又疑似中火寒之毒,又有“得之可得天下”的评语,梁帝是必须要查证一番的。

大殿之上,长苏和景琰的反驳都十分有力。尤其是九安山一事,在梁帝看来,如果长苏是林殊,依着林殊的性格,会以报仇为目的,自己绝对不可能活着走下九安山。只要自己一死,他们马上成功了,目的就实现了。

所以,梁帝虽然召人对质,但对长苏是林殊这件事,是抱怀疑态度的。只能说有此可能,但可能性不大。可是夏江毕竟是了解梁帝的,宁肯错杀不能错放,就算有一丁点可能性,梁帝也要解决掉长苏。

上一篇,我写过,夏江一指认,景琰基本就相信了,因为他本来就已经充分怀疑了。在梁帝指出火寒之毒之后,景琰更是明白了林殊变了容貌的原因。

但因为景琰的吃惊表现的很好(他也确实是真的吃惊,也确实之前是真的不知道),所以梁帝还是相信了他的不知道。

在梁帝看来,景琰和林殊好的穿一条裤子,如果景琰知道长苏是林殊,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太可能是梁帝之前见到的样子——毕竟景琰在梁帝面前一直表现得和长苏不熟,人病了他去看望过一次,没见到人就没再去过了。如果景琰知道长苏是林殊,怎么可能人病了景琰不守着呢?

所以梁帝应该是相信了景琰不知道。如果长苏是林殊,景琰会不知道?这在梁帝看来也不合理。

这个时候,夏江应该拿出更有力的证据,而不是通过已发生事件来推理。但他是真的拿不出证据,所以他的反驳也很无力,最终气急败坏用了武力。在梁帝看来,夏江几乎就是恶意攀咬了,攀咬不成功便狗急了跳墙。

所以金殿对质之后,梁帝的虽然对长苏的身份仍有疑心,但疑心并不算大。


3、高湛


从高湛让宫女带信苏先生不可进宫就可以看出,此时高湛已经站队到景琰这一边了,而且他深知景琰得了麒麟才子。高湛对局势看得可比梁帝分明多了。

那么,高湛是否相信长苏是林殊呢?

我觉得他不确定。

但是,他已经站队到景琰和长苏这一边了,自然是一直暗里明里帮着他们。对他来说,长苏是不是林殊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梁帝不相信。

当梁帝让高湛准备毒酒后,高湛有意示意长苏,梁帝对此非常生气。但事后,梁帝并没有追究高湛。

我想梁帝也能想明白,高湛此举虽然有违圣意,却为梁帝避免了一场危机。在梁帝看来,长苏有一点林殊的可能也必须除去,但在景琰看来,长苏有一点林殊的可能也必须保护。如果他真的当场毒死长苏,以景琰的个性,绝不会善罢干休,后果难以预料,很可能从此父子决裂,景琰夺权。而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梁帝也必须掂量,自己是否有实力与景琰一战,恐怕是没有了。

另一方面,既然在九安山,景琰和长苏没有夺权,那么好的机会他们都没有抓住,甚至归还兵符没有一点迟疑,说明景琰真的没有夺权之心,那自己何必把他往绝路上逼呢?

事后,梁帝回想起来应该会庆幸没有当场要了长苏的命。但是梁帝心中毕竟还是有疑虑的,他也没什么人可商量了,只好问自己最信任的人高湛。

而高湛明确地答复不相信。他还给出了非常确定的理由,如果长苏是林殊,景琰不可能让他陷入悬镜司。这个理由非常有说服力,几乎就劝服了梁帝。

梁帝就此认为长苏是林殊的可能性很小,几乎就没有,所以之后没再追究长苏。如果没有高湛这一句,恐怕虽然这一次景琰把长苏带回去了,但梁帝不知什么时候想不开,就会又命人把长苏暗中解决了。

其实当时景琰已经中了誉王的离间计,对长苏的人品有了很负面的评价,不认为长苏会为了卫峥牺牲自我,想着长苏或有自保妙计,反正当时景琰并不太关心长苏的情况(在真的救出卫峥之后,景琰的看法才有所改观)。

这都要感谢誉王的妙计啊,从一个侧面阴差阳错地为景琰和长苏解了围,他当时一定不会想到这一点,嘿嘿。


(1)从乌金丸说起

(2)书版石楠梗与掉马梗

(3)剧版夏江为何能先于景琰认出林殊?

(4)景琰对长苏的三次探究

(番)卫峥案关键人物各自心中的小九九

(5)夏江思考、调查长苏身份始末

(6)金殿对峙前夕正反派情势分析

(7)剧版靖苏相认就这么突然间来了【完结】


-----

做一个我自己的琅琊榜系列目录

琅琊榜人物全分析【目录】


评论(7)
热度(50)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养草为兰草 | Powered by LOFTER